云端筑路 金石为开——灌阳抽蓄电站上下库连接道路项目建设纪实

日期:2025-08-29 来源:基础设施公司 作者:唐慕妍 摄影:唐慕妍 字号:[ ]

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线缓缓浸染桂林市灌阳县起伏的峰峦,深山中的工地早已苏醒。装载机的铲斗在熹微的晨光中有序起伏,运输车辆穿梭不息,电弧的光芒在朦胧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这片沉睡的土地,因建设者的到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灌阳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区域电网关键的“稳定器”与“充电宝”,极大提升电网可靠性,促进新能源消纳,有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而贯穿电站核心区域的上下库连接道路,全长7.693公里,不仅是物资运输的“大动脉”,更是串联下水库、变电站、开关站、上水库的关键纽带。这条路按场内三级道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20公里,需穿越隧道群、跨越乌石江,最终抵至上水库大坝左坝肩——其建设之艰,远超预期。

险峻天堑  征途始于足下

“上山没有路,雨天没有辙”。施工初期,设备物资运输面临极大挑战:原有道路狭窄崎岖,最大坡度超50度,弯急路险,每逢下雨,更是泥泞陷车、举步维艰。部分施工区段一侧紧贴陡峭山体,另一侧则是百米深渊,机械作业空间极其有限,安全风险如影随形。而项目原定2024年9月旱季开工,因征地影响延迟至2025年2月16日正式启动,旱季转变为雨季,施工窗口被严重压缩。战线长、雨日多、地质复杂,每一步推进都是与天气的赛跑、与风险的较量。

生产经理廖习军看着泥泞的山路眉头紧锁:“这路况,罐车肯定上不去。但混凝土浇筑不能停”。他带着工程办小伙子同时召集工区作业队硬是用铲子一锹一锹地铺碎石抢修便道。当罐车缓缓驶抵工地时,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泥浆,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咱们修路的人,自己先要成为路的一部分。”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

智慧攻坚  技术赋能提质效

面对严峻考验,项目部大力推进设计优化与技术变更。总工程师肖梦带领技术团队驻扎现场,反复勘测地形,经常为了一个数据奔波到深夜。“山体结构比预想的复杂,但正是这样的挑战,让我们的工作更有价值。”通过数字化模拟与实地勘测相结合,项目技术团队最终决定将2号明线段变更为隧道,并已经南网储能公司专家会议通过。这一变更不仅消除了明线段施工与安能一局、中铁十四局、水电十二局立体交叉作业安全风险,也减轻了环水保压力,更降低了四级高边坡施工难度,增加了合同额,减少了潜亏。在边坡支护工艺上,团队创新性提出喷播植草与挂网喷混替代原框格梁结构,预计减亏16万元,并大幅压缩工期。

为了优化土石比例,技术团队对每个开挖断面与设计地勘文件进行详细钻研,积极与地勘单位沟通,最终将土石比例由原设计5:5科学优化为1:9。截至目前形成优化文件21份,优化方量19.7万方。“这个调整为项目直接增加利润约16.38万元。”总经济师帅明干算了一笔经济账,“更重要的是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土石方平衡实施方案,减少了土石方挖运,土石方合理消纳在路基填方区域,减少了对临时堆渣场地的需求,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雨夜奋战  全力抢通生命线

工期紧、任务重,又恰逢雨季,项目部制定专项雨天施工方案。那段时间,项目施工员们住在工地的移动板房里,随时待命。“我们就像一支特种部队,要抓住每个雨歇的窗口期。”他们建立了精细化的气象预警机制,与当地气象部门联动,提前48小时预测降雨情况,合理调配资源。

“见缝插针”成为雨季施工组织的关键词。小雨时,路基班组轮班作业;中雨时,集中火力转向隧道内施工;大雨时,开展设备检修和安全培训。每个施工员都练就了“看云识天气”的本领。安全总监欧阳锴回忆道:“还记得前段时间台风“杨柳”抵达广西地区,而灌阳县正是暴雨中心,降雨量最高达260毫米。项目部在台风到境前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半小时内就完成了所有边坡的苫盖和排水沟疏通。那一刻,虽然浑身被汗水湿透,但最后工程安然无恙,觉得一切都值了。”

在项目团队的奋力拼搏下,最终提前一个月实现明线段K5+159-K6+060段通车。当第一辆工程车平稳驶过新路基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在那刻所有人的疲惫与汗水仿佛都找到了归宿。

党建引领  坚守安全红线

项目部始终视安全为不可动摇的生命线,创新推行“党建+安全”深度融合机制。党支部书记何锋介绍说:“我们建立了党员责任区,每个党员都是安全监督员。”项目同步开展了“党员身边无事故”“安全示范岗”“执纪监督日”等活动,将党建工作延伸到施工一线。

每天清晨,当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去,党员们已经开始了第一轮安全巡查。巡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类隐患和整改情况:“这个边坡需要加强监测”,“那处临时用电要规范。”项目部还创新开展了“安全微课堂”活动,利用工歇时间,由党员技术骨干讲解安全要点。老党员蒋玉红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爆破安全注意事项,深受工友们欢迎。“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保命,大家都爱听。”一位工友说。

正因如此,灌阳项目荣获2024年度“南方电网建管公司劳动竞赛年度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这份荣誉背后,是项目团队对安全生产的执着坚守。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践于行

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项目团队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安全环保办的年轻小伙刘栋梁每天都要巡视各施工点:“我们要求每个作业面都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项目部配备了洒水车等除尘设备,施工道路定期洒水降尘;对噪声较大的工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影响周边村民休息。“在边坡支护的同时,我们同步开展复绿工作。这些草籽都是经过筛选的本地品种,适应当地气候,成活率高。”小刘指着已经泛绿的边坡说,“等到明年春天,这里就会是一片青翠了。”

优质履约  匠心筑就标杆

目前,项目各项关键节点均稳步推进——自流排水洞洞挖完成1675米,上下库连接道路完成土石方开挖18万方,流浦园1#隧道进尺565米,流浦园3#隧道进尺210米,上库HZS60型拌合站完成,下库拌合站土建施工完成,上库明线段路基毛路基本拉通,挡土墙和边坡支护正在进行。

项目团队以技术保障履约,积极推动设计优化,实现降本增效;以安全护航履约,建立严密管控体系,严守“零事故”目标;以党建凝聚合力,充分激发团队战斗意志。通过深化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的联动协作,持续优化施工方案,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合理调配资源,以精益化的现场管理赢得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获得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建管公司桂林灌阳业主项目部2025年一季度劳动竞赛第1名,并收到“示范单位”的荣誉锦旗。业主代表在检查时赞叹道: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进展,简直是个奇迹。八局队伍确实能打硬仗、善打硬仗!

奋进当下  路在脚下延伸

站在刚刚成型的路基上眺望,群山苍翠,云雾缭绕。这条蜿蜒在山间的道路,不仅是连接上下水库的交通要道,更承载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见证着新时代能源建设的艰辛与辉煌。

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强化成本管控、推进工艺创新、提升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项目注入强劲“红色动力”。项目经理何锋表示:“我们将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秉承着“现场即市场”的理念,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努力将本工程打造成标杆项目。”

夕阳西下,工地上依然机械轰鸣,电弧闪烁。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在余晖中勾勒出动人的剪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桂林的群山间铺就一条绿色能源之路,为国家清洁能源建设添砖加瓦,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八局力量。这条“云端天路”正在不断延伸,向着终点坚实迈进。而建设者的故事,也将随着道路的延伸,继续书写下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