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之基,毫厘之争——炎陵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岩壁吊车梁层开挖纪实

日期:2025-08-27 来源:炎陵抽蓄项目 作者:肖远青、方建华 摄影:肖佳宜 字号:[ ]

在宏伟的地下宫殿——炎陵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的建设中,没有一个环节像岩壁吊车梁层的开挖这样,让人时刻紧绷神经,充满着对力量与精密的极致追求。这不仅仅是挖掉几方岩石,更是一场与山体的对话,一次在岩壁上雕刻“钢铁臂膀”根基的艺术。

使命,为何是“重中之重”?

岩壁吊车梁,是主厂房中承载桥式起重机的核心受力结构。成百上千吨的机组转子、蜗壳、顶盖等重大部件,日后都将由这座飞架于厂房两侧高墙上的“空中走廊”来吊装搬运。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完全是后期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其灵魂在于与岩体本身的结合。 最终成型的梁体通过深埋的高强锚杆与岩壁紧密相连,合二为一,共同承受巨大的吊装荷载。因此,开挖形成的岩壁轮廓的精度和完整性,直接决定了吊车梁的安全与稳定。任何超挖、欠挖或对岩体的扰动,都可能为未来埋下隐患。

我们此番开挖的,正是承载这“千钧重担”的基座。

战前,部署谋定而后动

“岩台”是岩壁吊车梁的生命线。它由斜台和直墙两个关键面组成,二者交界处那条锋利的“岩角”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必须完美成型。

开工前,项目部的气氛严肃而专注。

技术交底至班组, 总工、技术管理部、地下厂房工区、测量队、开挖班组进行了数次联合交底。三维模型、开挖轮廓线、钻孔布置及装药结构被反复研讨。每个钻工都必须清楚每一排炮孔的角度、深度和装药量。

测量放样,毫厘不差。测量队员在凹凸不平的掌子面上,用全站仪精准标定出了每一孔位。那条代表设计轮廓的“生命线”,被用醒目的红油漆清晰地画在岩壁上。

    7月30日,地下厂房岩壁梁首次爆破完成后,业主、监理、EPC总承包方、项目部、设代处及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在现场及时组织召开了首次爆破总结会,旨在评估爆破效果、总结初期经验并为后续施工优化方案。

攻坚,在爆炸中雕刻

常规的爆破是“粗活”,但这里的每一次起爆,都堪称“微雕”。

岩壁吊车梁位于厂房第Ⅲ层开挖层内,为保证岩台成型,开挖时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开挖前精心进行爆破设计与试验。岩锚梁部位的开挖采用预留保护层的开挖方式,保护层与中部槽挖采取预裂爆破分开,中部先行开挖宽度18.5米,采用液压钻垂直钻孔梯段爆破,超前两侧保护层开挖30米以上,保护层厚度4.0米。岩璧吊车梁的保护层开挖采取光面爆破,按爆破试验确定的爆破参数严格控制外侧直墙垂直钻爆的单响药量,钻孔时保证直墙面光爆孔垂直,孔与孔之间平行,孔底偏差小于2厘米,岩台三角体采用双面光爆的方法进行开挖,直墙面及斜面光爆孔钻孔深度及角度用测量仪器严格控制。

预裂先行。首先,沿保护层与中部拉槽分界线钻凿一排预裂孔,先行起爆后,它们会在岩体中形成一条平滑的裂缝,将中部开挖区与保护层有效分离,从而将主爆区产生的冲击波对保留岩体的损伤降到最低。

主爆跟进。预裂面形成后,再进行中部拉槽区的主爆孔钻孔爆破,巨大的能量被预裂缝有效阻隔,确保了保留岩体的完整。

光面修型。到了最后岩台成型阶段,采用更加精细的双向光面控制爆破。严格控制装药量,使爆炸能量刚好能崩落岩石,又不对孔壁产生挤压破坏。同时,为了保护岩台下拐点,针对下边墙采取“锚杆 +挂网喷混+槽钢”锁口等一系列严密的控制措施,如同为岩壁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进一步增强了岩壁的稳定性,全方位保障了开挖质量。

护航,全方位的保障

支护紧跟。“开挖一层,支护一层”。爆破后,地质工程师“敲帮问顶”,排查松动石块,进行危岩清理,随后及时进行边墙系统支护。紧接着,锚杆钻机轰鸣,将一根根长达数米的锚杆植入岩体深处,如同为岩壁穿上了一件“隐形铠甲”,牢牢锁住围岩。

监测同步。在整个开挖岩面,布设了众多的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数据实时传回监测中心,任何微小的变形都尽在掌握,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创新,技术支撑破解施工难题

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项目部依托 “技术创新工作室”,集结了公司内爆破、测量、地质等领域的技术骨干,将岩壁吊车梁层开挖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围绕“高精度开挖”“低扰动施工”两大核心目标开展技术研发与实践。针对岩台三角体开挖难度大的问题,技术创新工作室牵头开展“双面光爆参数优化”专项研究,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反复调整光爆孔间距、装药量、起爆顺序等参数,最终形成一套适配项目岩体特性的爆破方案,使岩台成型半孔率提升至97%以上。

此外,工作室还推出“技术微课堂”,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分享爆破经验、解读监测数据,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施工实效,为工程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引领,红色力量筑牢攻坚堡垒

自岩壁吊车梁开挖工程启动以来,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工程建设”模式为抓手,将红色动能注入施工一线。针对工程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特点,项目部迅速设立“党员先锋岗”,选拔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党员骨干驻守关键岗位,党员们亮身份比担当、亮标准比技能、亮成果比贡献,带头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带头攻克技术难题;组建“党员突击队”,在爆破方案、测量放样、安全监测等重要环节冲锋在前,立下“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 的军令状。

同时,党支部还将岩壁吊车梁开挖列为“硐室开挖先锋工程”重点跟踪项目,通过开展“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师徒结对传帮带” 等活动,组织党员带头钻研控制爆破技术、优化施工方案。在首次爆破参数调试期间,党员突击队扎根现场,反复对比试验数据,最终确定最优爆破参数,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礼成,完美的岩壁

当最后一段岩台开挖完毕,施工现场的照明灯全部打开。

我们站在厂房底部仰头望去,见证了这一奇迹:两侧高达数十米的岩壁平整如镜,那条清晰的“岩角线”如刀劈斧削般利落,布满了整齐划一的半孔痕迹,仿佛一件巨大的艺术品。用手触摸,岩石坚硬而冰冷,但却给人以最坚实的安全感。

岩壁吊车梁层的开挖,是力量与智慧、粗犷与精细的完美结合。它没有大规模土石方开挖的磅礴气势,却有着外科手术般的严谨与精确。每一名钻工、测量员、工程师,都是这场“岩体交响乐”的演奏者。

当未来巨大的桥机在这片亲手雕琢的岩壁上平稳运行,吊起千吨重物时,今日所有的汗水、专注与坚持,便都有了最好的答案。

这,就是我们建设者的纪实,用责任与技艺,在岩壁上刻下对安全与质量的承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