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 资讯中心 > 一线动态 > 国际公司 > 公司要闻 |
【一带一路故事】马丽娅:沙漠中架起文化桥梁的“多语能手” | |||||
| |||||
在沙特朱拜勒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利雅思工业配套设施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物资设备办公室内,24 岁沙特籍员工马丽娅专注核对采购订单,灵活切换英语、阿语与供应商确认信息,用中文与中国同事对接细节,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成为项目上公认的 “多语能手”。 2024 年大学毕业后,马丽娅加入水电八局利雅思项目担任主材采购员。此前她是朱拜勒导游,因接待中国游客被独特文化与友善态度打动,萌生自学中文的想法。经一年多努力,她不仅熟练掌握中文,还获汉语桥比赛专业证书,成功叩开水电八局的大门。 在多元文化工作中成长与蜕变 在加入水电八局之前,马丽娅与大多数当地女孩一样,生活相对保守且封闭。然而,项目部充满多元文化的氛围如同一扇窗,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她第一次近距离领略到中国同事独特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中国人工作中的高效率、团队协作的默契以及对细节近乎严苛的追求,都深深影响了我。”马丽娅回忆起最初的感受时,眼中满是敬佩。 刚入职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多元的文化,马丽娅在会议上总是小心翼翼,很少主动发言,仅仅安静地记录大家的讨论内容。但随着她中文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工作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业务经验,她逐渐找到了自信。 她开始敢于在周会中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也越来越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她勇于突破,主动承担物资办PM系统的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录入工作,为项目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在日常生活中,马丽娅也开始积极地加入到与同事们的讨论,变得愈发自信和成熟。 语言是最温暖的桥梁 工作之余,马丽娅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中国同事交流语言和文化。她会主动帮助同事们练习阿语的发音,而同事们也会热情地教她更地道的中文表达。 “语言就像一座桥梁,让我走近了他们,也让他们走进了我的世界。”她说。 在项目部的日常生活中,她的语言优势更显得贴心。每当有同事外出就医、办理手续或购物时,遇到只会说阿拉伯语的当地人而无法沟通时,马丽娅总会热心帮忙翻译,确保大家顺利沟通、安心办事。 久而久之,她成为了同事们心中最值得依赖的生活向导,也成为了中沙文化交流的鲜活纽带。 中国文化在沙特开出绚烂之花 2025年春节,项目部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联欢活动,马丽娅特意穿上汉服,跟着同事们一起包饺子、贴春联,还按照中国的传统给朋友们发红包。 那一刻,她说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平日里,休息时间她会约同事去探店,闲暇时间会去中国丝路超市采购一些清真零食,达曼的中国小火锅、烤肉和奶茶她也非常喜爱,有时还会尝试在家里做包子......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马丽娅感受到到了中国文化的温度。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里,中沙文化彼此靠近,萌芽生花。 在朱拜勒辽阔的海岸线上,塔吊高耸、厂房拔地而起,钢筋与黄沙书写着建设的诗篇。而在这首诗中,马丽娅是一行独特的注脚——她用语言铺设桥面,用真诚筑牢桥墩,让来自东方的文明与阿拉伯的风情在沙漠深处交汇相融。 她的笑容穿越了文化的壁垒,她的身影印刻在合作的航程之中。中沙两国的故事,不仅在协议书与蓝图上延伸,更在这片土地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对话、每一次温暖的相遇中蔓延开来。 或许多年之后,当黄沙沉睡、厂房轰鸣,依旧会有人记得——曾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在这里用自己的青春与热爱,架起了一座横跨语言与心灵的“文化桥”,让友谊如海般深广,让梦想如沙漠中的绿洲,永远生机盎然。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