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 资讯中心 > 一线动态 > 水电公司 > 公司要闻 |
战高温,奋斗一“夏”——若羌火电项目建设者高温奋斗纪实 | |||||
| |||||
8月的若羌,仿佛被置于一个巨大的熔炉之中。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戈壁滩上的温度节节攀升,最高时可达40 摄氏度以上。踩在地面上,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灼热的气息从脚底传来,空气仿佛都被烤得扭曲变形,远处的景物也因此变得模糊不清,高温下的钢筋烫得能煎鸡蛋,安全帽檐下不断滴落汗珠,这是站在施工现场的第一个感受。 然而,就是在这样极端的高温环境下,新疆若羌火电项目的建设者们却丝毫没有退缩,默默无闻地战斗在机器轰鸣的工地上,在烈日下与火花、与钢筋、与水泥相伴。 烈日灼戈壁,建设不停步 清晨六点的若羌项目工地,天刚蒙蒙亮,钢筋工已经蹲在料场开始分拣钢材。他戴着厚厚的隔热手套,指尖却仍能感受到钢筋表面残留的余温 —— 即便是凌晨,经过整夜暴晒的钢材也未完全冷却。“现在分好料,等太阳出来就能直接用,能省出半个钟头。”他抹了把脸上的露水,安全帽下的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塔吊司机正操控着吊臂转运建材。驾驶舱内的温度计显示38摄氏度,比地面温度低了两度,却依然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每隔十分钟就要用湿毛巾擦一次眼镜,防止汗水模糊视线。“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吊臂都能烫手,操作杆摸久了手心全是汗。” 吊装司机李师傅笑着说,尽管如此,他负责的吊装作业从未出过差错。 不远处,混凝土班组的工人们正顶着烈日浇筑。搅拌车刚卸下的混凝土温度超过35摄氏度,振捣棒启动时发出的轰鸣声中,工人们穿着反光背心来回穿梭。“混凝土初凝快,必须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振捣,慢一点质量就没保障。”班组长一边大声指挥,一边弯腰用铁锹抹平混凝土表面,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们每浇筑完一段,就要立刻用湿棉被覆盖养护,防止高温导致表面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钢筋加工区里,“呜呜”的机器声此起彼伏,切割机和电焊机的火花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焊工刘师傅戴着防护面罩,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焊接口温度高达上千度,再加上太阳晒,面罩里跟蒸桑拿一样。”他摘下手套擦了擦手腕上的汗水,露出被晒得黝黑的皮肤,可手中的焊枪却稳如磐石,每一道焊缝都精准牢固。 直至傍晚时分,当夕阳将工地染成金色,测量员老傅还在调试全站仪。地表温度依然超过40摄氏度,仪器显示屏因为高温频频出现故障,他不得不每隔几分钟就用冰水擦拭机身。“坐标测量必须精准,哪怕差一毫米都可能影响后续施工。”老傅说,为了赶在夜间降温前完成数据采集,他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奋战了三个小时。远处的工地上,灯火逐渐亮起,晚班的工人正接过白班的接力棒,继续着与高温的较量。 严筑安全线,高温护平安 早上八点,安全办主任田佳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带着测温仪走遍工地各个角落,记录下钢筋加工区36摄氏度、混凝土浇筑区38摄氏度、露天作业区41摄氏度的数据,然后在公示栏上更新当日的高温预警信息。“超过35摄氏度就要采取防暑措施,超过40摄氏度必须停止露天作业,这是定下的规矩。” 田佳一边说,一边检查着工人的防护用品,发现一顶安全帽带子断裂,立刻让人更换:“安全装备绝不能将就,出点事就晚了。” 在施工现场的入口处,安全体验区里几位新工人正在进行高温作业模拟培训。他们戴着设备,体验在高温环境下中暑的眩晕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降温设备。“很多工人第一次经历这么极端的高温,必须让他们了解中暑的危害。” 田佳介绍说,项目部专门开发了高温作业安全课程,所有工人都要通过考核。培训结束后,还组织大家进行急救演练,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处理中暑症状、如何使用急救箱里的药品。 中午十二点,地表温度达到42摄氏度,田佳的对讲机里传来紧急呼叫: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叫:“田主任!钢筋区有个工人头晕恶心,好像中暑了!” 他立刻拎着急救箱往现场跑,赶到时只见那名工人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已经出现了轻度中暑症状。“快抬到阴凉处,解开领口,给他喝藿香正气水!”田佳一边指挥,一边用冰袋敷在工人的额头和腋下。十分钟后,工人的症状明显缓解,被救护车送往附近的医务室观察。“这是本周第二起轻度中暑,虽然都及时处理了,但必须加强预防措施。”田佳在工作日志上认真记录着。 电气设备是高温天气下的安全重点。电工们逐一检查配电箱的散热情况,用红外测温仪检测接线端子的温度。“高温容易导致线路老化短路,一旦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老杨打开一个配电箱,里面的散热风扇正高速运转,他用抹布擦去表面的灰尘,仔细查看每一根线缆的绝缘层。在变压器旁,洒水车正定时喷水降温,地面上的温度计显示32摄氏度,比周围环境低了8摄氏度。“每天至少检查三次,确保所有设备都在正常温度下运行。”老杨说,自入夏以来,工地未发生一起因高温导致的电气故障。 不论何时,安全巡查仍在进行中。夜幕降临,田佳来到脚手架搭设区,检查立杆基础是否因高温暴晒出现沉降。他用水平仪测量着立杆的垂直度,又用力摇晃了几下横杆,确保连接牢固。“高温天气下,金属材料热胀冷缩明显,脚手架的螺栓容易松动。”田佳一边说,一边用扳手逐个加固。在他的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个区域的检查情况:“16点30分,3号楼脚手架……符合要求;16点45分,塔吊基础排水系统畅通,无积水……” 这些琐碎的记录,构成了高温下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夏日送清凉,关怀暖人心 入夏以来,项目部聚焦高温作业下员工的身心需求,精准开展了三次“送清凉”专项活动,把关怀直送到施工一线。每次活动前,后勤团队都会提前统计各班组人数,将西瓜、藿香正气液、仁丹等防暑降温物资分装成份,由党员干部带头送到钢筋加工区、混凝土浇筑点等作业现场。“这西瓜真解渴,吃着心里都凉快!”刚结束吊装作业的塔吊司机李师傅,接过切好的西瓜,一口下去满是清爽;钢筋工们领到藿香正气液后,顺手塞进工具包,“有这药在身边,干活也更踏实”。 日常防暑保障同样贴心。每天清晨,食堂师傅们都会提前熬煮满满两大桶绿豆汤,待温度降至适宜后,分装到保温桶里送到各作业区的休息棚,确保工人随时能喝上清热解暑的热汤。“早上喝一碗,一上午都不觉得燥。”来自四川的青年工人小李,总会在开工前先喝上一碗绿豆汤再上工。到了晚上,职工食堂的角落里总会摆上刚切好的西瓜、哈密瓜,鲜红的瓜瓤、清甜的果香,成了工人下班后最期待的“解暑福利”。“天热胃口差,吃块瓜特别解腻。”甘肃籍工友老杨边吃边说,“项目部把细节都想到了,虽然天气热,但心里暖乎乎的,干活也更有劲儿。” 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却满含对建设者的牵挂。从集中送清凉到日常保障,从防暑药品到解暑瓜果,每一份关怀都精准对接员工需求,让高温下的坚守多了份清凉,也让大家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中,感受到了 “家” 的温暖。 目前,若羌火电项目正在主体施工阶段,项目部全体员工将以高昂的激情状态掀起大干高潮,用攻坚克难的决心、奋勇争先的干劲,朝着建设精品工程的目标全力迈进!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