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黄血脉与红色信仰间启程

日期:2025-09-01 来源:炎陵抽蓄项目 作者:粟伟 字号:[ ]

汽车在湘东的青山绿水间穿行,我从车窗望见连绵的群山如同巨龙脊背起伏。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水电八局的新员工,我知道自己正驶向职业生涯的起点——炎陵抽水蓄能项目。然而在正式投入工作前,项目领导为我们安排了一次特殊旅程:参观炎陵西红色革命文化博物馆,拜谒中华民族始祖炎帝陵。这两处圣地,一处镌刻着近代中国的奋斗史诗,一处安放着华夏文明的源头,意外地为我的职业开端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底蕴。

翌日上午,我们走进炎陵西红色革命博物馆。展柜中锈迹斑斑的武器、墙上发黄的照片、复原的简陋指挥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如何依靠坚定的信念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我特别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当时红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建设的小型水利设施,即使设备简陋,仍然竭尽全力为根据地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这种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水电人需要继承的宝贵遗产吗?

从博物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革命先辈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尚且能够创造奇迹,今天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应该有信心攻克抽水蓄能项目建设中的任何难题。项目领导在归途中告诉我们:“水电工程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信仰活。没有对事业的信念,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发挥真正价值。”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下午,踏入炎帝陵的那一刻,千年古柏参天而立,肃穆之气扑面而来。导游告诉我们,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教耕稼、开创农业文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站在炎帝塑像前,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即将从事的水电事业何尝不是这种精神的当代延续?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工程,中华民族始终在与水共生、借水造福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而今,我们这群年轻人将要参与的抽水蓄能项目,正是这种治水智慧在新能源时代的高科技呈现。炎帝教民耕种的执着与我们建设清洁能源的使命,跨越五千年时空在此刻交汇。

抵达项目驻地后,我看到施工现场的繁忙景象,忽然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有了全新的理解。炎帝陵的文化血脉与红色博物馆的精神传承,共同构成了我职业人生的“初心地图”。抽水蓄能项目不仅是简单的工程建设,更是延续中华文明治水智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每一方混凝土的浇筑,每一台机组的安装,都连接着古老的文明传承和现代的技术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水电人,我们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炎陵这片土地,既安眠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又印刻着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如今又将成为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这种时空的交叠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我们不是在简单地建造一个电站,而是在参与书写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夜幕降临时,我站在项目部门口,远眺项目工地的点点灯火。山风拂面,仿佛带着炎帝陵的古老气息和博物馆里的红色信仰,轻轻吹动我的心灵。我知道,从明天开始,我和同事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充满历史厚度的土地上,建设起象征未来的清洁能源工程。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

新人说,说的不仅是新鲜体验,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我将带着从炎帝陵汲取的文化自信和从红色博物馆获得的奋斗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抽水蓄能项目的建设中。在青山绿水间,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绘制出新时代水电人最美的青春画卷,让光明和动力从这里流向千家万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印】 【关闭】